在這個線上自學為趨勢的時代,網路上有各式各樣的資源可以讓我們學習。想學後製,有各種影片剪輯教學資源;想要聽書,有不同的說書 APP 可以使用。
之前在撰寫完【知識型Youtuber推薦】和【線上學習平台推薦】後,發現越來越多人想要知道更多可以成長學習的管道,所以這篇文章就要來介紹利用「聽覺」學習的管道資源:Podcast。
Podcast 雖然已經好一陣子了,但有些人可能還不知道 Podcast 是什麼意思?該怎麼聽 Podcast?所以這篇文章我將專注在以下幾個重點進行分享:
- Podcast 是什麼?
- Podcast 要錢嗎?
- Podcast 優缺點分析
- 怎麼聽 Podcast?
- Podcast 有哪些類型?
- 聽 Podcast 小技巧
Podcast是什麼?
Podcast 是什麼?Podcast 又稱「播客」,是由兩個英文單字組成的,分別是「ipod」和「Broadcast」,為一種聲音節目的統稱。
節目主持人可以事先把音檔錄製好,並將其放在 Podcast 平台上,供大家下載聆聽。
有以下幾點特質:
- 以聽覺為主
- 可下載存取 (離線)
- 不用 Live 收聽
- 可以訂閱推播
其實硬要說的話,我覺得以【預錄的廣播】或【用聽的 Youtube】來形容會非常合適。
至於內容上,可以是單主持人談話、多人閒聊、訪談、演講、表演 … 等等,而且目前是未受 NCC 管轄,在言論上非常自由,所以也能發現一些很敢講的頻道都特別受歡迎。
當然,Podcast 相對傳統廣播限制更少,每個人都能夠自己錄製 Podcast 並上傳。但講到底,播客還是屬於聽覺為主的平台,在收錄音的品質上,都需要特別琢磨。
Podcast和Youtube差異
Podcast 跟 Youtube 真的很像,以下兩點比較大的差異:
- Youtube 以視覺為主,雖然 Podcast 有少數節目也可以用看的,但大多數仍以聽覺為主。
- Youtube 的影片是直接上傳到 Youtube,而 Podcast 的節目大多都是先在其他地方錄製好後,再選擇要上傳到哪些 Podcast 平台。
不過近來,有越來越多播客主,都會在錄音的同時,錄製自己的影像,並同步上傳到 Youtube 上,一次在兩個平台進行產出。
Podcast和廣播差異
很多人一聽到 Podcast 是用聽的,第一個反應都是:「那不就是廣播嗎?」
但事實上,Podcast 和廣播有些部分很不一樣:
- 廣播需要現場直播,聽眾必須在固定的時間收聽。
- Podcast 可以下載存取,隨時隨地想聽的時候都可以聽。
不過整體聽起來的感覺真的跟廣播很像,如果你要把它想成預錄的廣播也可以。
Podcast 要錢嗎?是免費的嗎?
大多數 Podcast 節目都是免費收聽,只要有網路,就能免費收聽到多數節目的完整內容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把 Podcast 當成一種低門檻的學習管道。
但也不是完全「零花費」,目前有些節目會透過下列幾種方式來營利或提供進階內容:
- 訂閱制內容:部分創作者會提供付費訂閱方案,例如在 Firstory、MixerBox、或 Patreon 上開放「會員限定集數」、「提早收聽權限」、「專屬 Q&A」等。
- 廣告贊助:你可能會在節目前中後聽到廣告贊助,這是免費內容的主流變現方式,雖然不需要付費,但得接受一定程度的插播。
- 平台收費功能:像 Spotify Premium、YouTube Premium 等,提供「無廣告播放」或「背景播放」功能,這些功能雖不是為 Podcast 而設,但也會影響使用體驗。
總結來說,Podcast 是目前最容易入門、資訊也最廣泛的內容形式之一,即使不花錢也能獲得大量有深度的知識。
如果你特別喜歡某位主持人,願意小額支持他們的付費內容,也是促進好內容繼續產出的方式之一。
Podcast優缺點分析
聽 Podcast 的優點?
- 離線使用:Podcast 是不用使用網路就可以聆聽的,在很多沒有網路或是網路訊號差的地方,Podcast 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。
- 情境適應強:Podcast 很適合通勤、運動、家事、甚至洗澡的空檔時間使用,不像影片需要「盯著看」,也不像書籍需要手眼並用,算是最不挑時間、最容易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種學習方式。
- 情緒陪伴感高:相比文字或影片,Podcast 的聲音更能傳達語氣、情緒與風格,很多人甚至會把某些主持人當作生活中的陪伴,像是「熟悉的聲音朋友」,在忙碌或低落時也能穩定情緒。
聽 Podcast 的缺點?
- 無法快速瀏覽:Podcast 內容需要逐字聽,無法像文章一樣用滑動或快速瀏覽的方式抓重點,對於時間有限、只想快速獲得重點的人來說,效率較低。
- 難以重播或搜尋:Podcast 沒有像文字一樣可以直接 Ctrl+F 搜尋內容,若中途漏聽一段重要知識,還得手動拉進度條回去找,非常仰賴使用者的記憶與當下專注力。
- 不利筆記與回顧:相較於圖文資料可以快速截圖、標記或複製內容,Podcast 沒有畫面輔助,若需要重聽或做筆記,操作上較為不便。
- 語言與口音差異:若是聆聽外語 Podcast,有時會因為主持人口音或語速過快,導致理解困難,學習效果會受到影響。
- 學習節奏難主動控制:多數 Podcast 的內容都是照主持人設計的節奏進行,若你只是對其中某部分有興趣、想快速聽重點,會發現整體學習節奏難以客製化,無法像電子書那樣跳著讀、調整難度。
怎麼聽Podcast?平台推薦哪些?
接著就來到大家最好奇的問題,那麼要怎麼聽 Podcast 呢?
以下會簡單介紹幾個比較常見的 Podcast 平台工具,可以先看看以下:
- Podcast (Apple)
- Spotify
- KKBOX Podcast
- SoundCloud
- Firstory
- SoundOn
- Castbox
- MixerBox Podcast
- Pocket Casts
Podcast (Apple)
如果你手機或平板是 iOS,那麼在上面你一定能找到內建的這個 APP,這個 APP 名稱就叫作 Podcast。它是目前最多人使用的 Podcast (畢竟是內建的 XD),而功能當然也就是最普通最基本的。
- 優點:雖然是內建且免費的APP,但是最基本的功能都具備,且有良善的節目簡介功能。
- 缺點:缺乏強化語音、未有良好的分集查詢及社群等功能、只限蘋果用戶能使用。
Spotify
在音樂串流界有著霸主之稱的 Spotify,從 2019 年起,已經不單單只有歌曲串流,更大肆收購多家 Podcast 公司,提供了更多元的原創作品給聽者們。
- 優點:Spotify 是少數同時具備歌曲以及 Podcast 的平台。
- 缺點:Spotify 雖然目前歌曲以及 Podcast 功能都具備,但目前在 Podcast 方面還沒有很成熟,時常有中斷或是無法下載的問題。而且在不同的設備上(電腦OR手機)功能無法互通。
KKBOX Podcast
來自台灣、以音樂起家的 KKBOX,也提供中文友善介面與豐富的節目內容,使用者如果原本就習慣用 KKBOX 聽音樂,也可以無縫接軌開始收聽 Podcast,無需另外下載其他 App,對使用者來說非常方便。
- 優點:介面熟悉、操作流暢、節目分類清楚,特別適合華語聽眾與 KKBOX 原有用戶。
- 缺點:雖然內容正在成長中,但目前整體 Podcast 節目數量相比其他平台仍略少,主要偏向本地與原創節目。
SoundCloud
SoundCloud 成立於 2007 年,原本是一個讓創作者們自由分享音樂作品的平台,結果後來發現有些創作者也會上傳自己的 Podcast,所以往後它們就漸漸加入一些 Podcast 的相關功能。
- 優點:使用者多,優質作品也多。而對於創作者,當流量高,作品被挖掘的機率也高。
- 缺點:中文介面還不完善,所以時常畫面會隨機出現其他不同國的語言。
Firstory
Firstory 是由台灣新創團隊開發的平台,除了是創作者上傳 Podcast 的工具,也提供聽眾免費收聽。介面簡單,支援留言、節目整理與訂閱追蹤,特別是留言回饋系統,是許多使用者覺得與創作者互動感很高的一大特色。
- 優點:台灣本土平台,支援留言與互動,使用者能參與節目對話,社群感強。
- 缺點:平台以新創團隊為主,與國際型平台比起來功能還在逐步擴展中,手機與電腦端的使用體驗略有落差。
SoundOn
SoundOn 是台灣知名的 Podcast 主機平台之一,除了提供創作者上架服務,也有自己的聽眾 App。平台收錄許多台灣原創節目,無論是新聞、故事、訪談、心靈成長類型都非常豐富,中文介面清楚,適合想深入探索華語 Podcast 的聽眾。
- 優點:本土化程度高,華語節目多元且更新穩定,支援收藏、離線播放與播放記錄同步。
- 缺點:播放介面略顯基礎,與國際平台相比互動與推薦機制稍嫌簡單;部分熱門節目仍需在其他平台追蹤。
Castbox
Castbox 靠著其大量的音訊內容、超強的搜尋引擎、完善的操作介面,最重要的是能夠支持跨設備的同步,快速吸引了非常多的用戶開始使用。
- 優點:除了有良好的集數篩選功能外,簡介上更可以標記出主題內容的時間點,讓聽眾可以直接找到自己想聽的內容部分。
- 缺點:使用起來偶爾會卡卡的,不過有漸漸在改善這個問題了。
MixerBox Podcast
MixerBox 是一個來自台灣的多功能 App,原本主打免費音樂播放,後來也整合了 Podcast、影片、新聞等多種內容服務。使用者可以不需登入、不需付費,就能直接搜尋並收聽大量 Podcast 節目,對初學者來說非常友善。
- 優點:無需註冊、操作簡單,整合式平台方便一次接觸音樂、影片與 Podcast。
- 缺點:介面資訊量較多,容易讓人分心;Podcast 分類不夠細,對想深度搜尋特定主題的聽眾來說略顯凌亂。
Pocket Casts
Pocket Casts 是一款口碑極佳的跨平台 Podcast App,主打整潔的操作介面與強大的播放清單管理功能,適合同時追很多節目的重度聽眾使用。可支援 Android、iOS、甚至 Web 版,跨裝置同步也很方便。
- 優點:播放介面細緻、功能齊全,特別適合需要分類、書籤、倍速、剪靜音等進階需求的使用者。
- 缺點:界面為全英文,對不熟悉英語的使用者可能稍有門檻;需花時間熟悉功能設定。
Podcast 有哪些類型?
Podcast 的主題非常多元,根據節目內容與風格,根據我的聆聽經驗,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:
- 知識型:如心理學、理財、歷史、科技、語言學習等,內容具系統性,適合用來長期累積知識。
- 新聞時事型:每天快速整理國內外新聞重點,適合忙碌又想掌握時事的人。
- 訪談型/人物故事型:透過與不同來賓對談,帶出職涯、創業、創作歷程與人生觀點。
- 閒聊娛樂型:主持人自由聊天、分享觀點或搞笑內容,風格輕鬆,適合下班放鬆收聽。
- 自我成長與心靈類:談情緒、關係、人生思維,語氣溫和,具有陪伴感。
你可以根據自己收聽 Podcast 的目的 (學習、娛樂、獲取資訊) 來挑選對應的類型。
聽Podcast小技巧分享
#1 選自己有興趣的內容
人在聽覺的部分比較容易將自己有興趣的東西聽進去,想想看有人在你耳邊不斷碎碎念你會想聽嗎?
所以在只用耳朵聽的 Podcast 下,勢必得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內容,不然基本上就是把它當背景音樂在播,內容完全沒吸收到。
#2 跳著聽未必是壞事
也許有些人會覺得,一段約 15~20 分鐘的 Podcast 一定得全部聽完 (有些頻道節目甚至都好幾個小時),怕會遺漏掉重點。
但事實上,許多 Podcast 在簡介欄的地方都會很貼心地為各位擷取分段重點,所以聽者在聽之前可以看一下簡介欄,直接跳到自己有興趣的部分,節省許多不必要的時間。
#3 速度調快更有效率
和 Youtube 一樣,Podcast 也是能夠把速度調快的。
有些人可能習慣聽說話快一點,剛好主持人講話又比較慢,那這時候就可以將速度調快,不但會更有效率,整理聽起來更舒服也能夠加深學習效果。
#4 搭配個人習慣
這點我認為也是蠻重要的,正確的收聽 Podcast 方式必須搭配你的生活習慣:
- 有些人可能在滑手機時能夠邊聽 Podcast 吸收知識
- 有些人滑手機時可能就沒辦法一心二用在 Podcast 上
我們都必須找到最適合自己收聽 Podcast 的方法,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。
關於Podcast的常見問題
Podcast 適合哪些人收聽?
幾乎所有人都適合聽 Podcast,特別推薦以下幾種族群:
1. 通勤族/長時間工作者:上下班或做家務時聽 Podcast,是補充知識或娛樂自己的好時機。
2. 討厭盯螢幕的人:Podcast 不需用眼睛盯畫面,很適合視覺疲勞或想遠離螢幕的人。
3. 容易分心閱讀的人:相較於看書、看影片,Podcast 的聲音能夠陪伴你集中注意力,像有人在旁邊講給你聽。
4. 語言學習者:可以挑選語言學習型節目或外語頻道,潛移默化地累積語感。
Podcast 有收入嗎?營利模式有哪些?
有,而且類型越來越多元。
Podcast 雖不像 YouTube 一樣依靠點閱賺錢,但仍有以下幾種常見營利方式:
1. 業配廣告/口播合作:主持人在節目中插入品牌推廣口播,按集數、收聽量計費,是目前最主流的商業模式。
2. 平台分潤:少數平台(如 Spotify、MixerBox)開始提供創作者流量分潤,但門檻不一。
3. 付費訂閱/會員內容:例如透過 Firstory、Patreon、MixerBox 上架會員限定集數、Q&A、幕後內容等。
4. 課程、實體產品導購:不少知識型主持人會引導聽眾購買線上課、電子書、或周邊商品。
5. 贊助與募資:開放聽眾單次或定期小額贊助,例如 Buy Me A Coffee、PressPlay 等。
雖然 Podcast 本身不會直接帶來巨額收入,但搭配其他事業,是有機會建立穩定現金流的。
為什麼外國播客文化較盛行?
身為台灣人,可能對 Podcast 會比較陌生,我分析後大概可以歸成兩個主要原因:
1. 通勤模式不利:台灣一部分的人通勤都是靠機車,而馬路上的吵雜環境實不適合收聽 Podcast。
2. 網路涵蓋率高:台灣網路涵蓋率非常高,到哪都能接收到網路,導致大家在通勤時大多都是以 Youtube 等社群平台為主。
然而在國外,地廣人稀,人們通勤都需要花上好長一段時間,重點是網路涵蓋率也並沒有那麼高,所以不用網路的 Podcast 就成為了每位通勤族通勤時的必備工具。
但是我覺得,身為台灣人也可以嘗試看看 Podcast,因為 Podcast 真的是一個很方便且實用的學習媒介,早上起床、中午吃飯、下午跑步、晚上重訓 …,只要耳朵閒著就可以拿來聽。
Podcast 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?
Podcast 在台灣與國際間的成長都非常穩定,未來有以下幾個值得關注的趨勢:
1. 影音整合:更多節目會同時上架 YouTube,甚至轉型成「影片 Podcast」,讓內容延伸到視覺媒體。
2. 平台競爭加劇:各大平台(Spotify、Apple、KKBOX、MixerBox)會爭取獨家節目、提供分潤機制,創造創作者紅利。
3. AI 與數據推薦精準化:未來的推薦系統將更聰明,幫你挑出喜歡的節目,使用者也更容易留在平台內長期收聽。
4. 本地化、垂直化內容成長:像是「台語節目」、「法律新手教學」、「國高中科學講解」這類特定族群的節目會越來越多。
5. 與社群互動融合:留言、實體見面會、訂閱社團將成為節目經營的一環,建立更高黏著度。
總體來說,Podcast 不只是聲音內容,而是會逐步變成一種「聲音經營的媒體生態」,我覺得很值得關注。
收到更多學習筆記
我們團隊平時很喜愛學習,如果你想知道我們近期在上哪些課程、學到了什麼、有什麼心得,歡迎訂閱收到更即時的內容 (不含垃圾內容)
學習平台 | 適合對象 | 詳細介紹 |
| ||
| ||
| ||
| ||
| ||